人才培育要瞄准产业需求

环球网   2023-07-29 08:01:40


(资料图片)

最近,天津市人社局颁发了全国首张数字技术工程师智能制造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职称认定证书。在这项制度创新的背后,其实有着更为深刻的产业转型需求。

当前,智能制造、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企业用工需求也随之出现变化,熟练掌握数字化、绿色化生产知识正成为岗位基本要求。同时,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人力成本、制造成本不断提升,以及海外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下,也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围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同样需要高素质劳动者。

可见,在此大背景下,产业需求迭代更新,需要劳动者素质、技能不断提升,这也倒逼人才培育机制、专业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此次证书的领发正顺应趋势,既为智能制造从业者建立了评价标准,更为其铺就了成长道路,有利于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机制。

首先,人才培育需注重实践。人才培育不是“闭门造车”,人才进入企业要会用设备、有成果,能“挑大梁”。随着产业升级,企业设备、工艺、技术都在快速迭代,这就要求校企互动更紧密,学科专业设置更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如正在实施的“新工科”建设,就更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这就离不开实践、离不开企业。

其次,人才就业需更重质量。随着智能制造、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对劳动者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编程、数字技术应用成为基本要求。而职业教育中“订单班”培养机制将更加灵活有效。“订单班”将学业与就业、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企业定向培养、学生出校即就业。这样的培育机制既适应企业产业发展需求,更提升了学生在相关岗位的工作能力。例如,天津市在未来规划中,强调将以产教融合、培养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龙头企业人才培训为重点,全力打造数字人才高地。

此外,要为新人才铺新路。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蓬勃发展,与制造业、服务业不断融合,从业者数量不断增长。面对新型人才还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铺就成长道路,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才加入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其实,无论是“新工科”还是“订单班”,都是将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企业实践相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方式,满足发展需求。近年来,天津市组建了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与大数据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输出大批数字岗位。可见,建立以产业需要为导向的培育机制,学生更“抢手”,人才会更好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