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明文是以解说某个说明对象,使人们认识、了解它的一种文章。
2、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是文章的解说性,即无论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抽象事理的说明,都应该解说清楚、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的认识。
3、从它的思维类型来说,它主要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5、 说明文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6、机器、用具的使用说明,报刊、杂志的解说,字典、词典的注释,以及旅游介绍、影剧介绍等等,都需要说明文。
7、此外,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要对人物、景物及事理等做必要的说明,这也需要用到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8、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一个是要把说明对象的特性讲清楚。
9、 1.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 要想科学客观地解说说明对象,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
10、如果我们对说明对象了解得不够,把握得不准确,写出来的说明文就不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文章也就不会有任何价值。
11、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性呢?一般来说,一个说明对象会有若干个可以说明的方面。
12、这样,就需要我们对说明对象进行认真的分析,看看哪个方面是需要我们说明的,需要说明的这个方面应该从哪几点来说明。
13、从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哪个方面说明一般是比较容易确定的,从哪几点来说明这个大的方面就不那么容易确定了。
1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对说明对象进行认真的观察、研究,找出“方面”赖以成立的若干“点”来。
15、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性,从而把它解说清楚,解说透彻。
16、 2.要把说明对象的特性讲清楚 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有了准确的把握之后,还应该用语言清晰地把它表达出来。
17、怎样才能做到表达清晰呢?总的来说,应该注意两点:第一,要把材料安排组织好;第二,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18、 把材料安排组织好,就是说文章必须要根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做到条理分明,言之有序。
19、一般来说,我们在安排组织材料的时候,应该按照人们习惯的顺序,容易理解的顺序,或者是事物本身的顺序来安排组织。
20、在进行解说的时候,应该按照事物的不同侧面,分层次、有步骤地来进行。
21、 安排好文章的结构之后,还应当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这是使说明清晰的关键一环,必须认真加以对待。
22、说明的方法很多,这里仅简单介绍主要的四种: 介绍,是对事物进行一般的,扼要的介绍,使读者对所介绍的对象有一个概括的、比较全面的了解。
23、这种方法,是说明文写作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
24、它可以介绍人物、景物的一般情况,也可以介绍某地的地理及历史概况,还可以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生活常识等。
25、例如: 屈原,生于约公元前340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6、他的作品有《离骚》《天问》等25篇,集中反映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7、 定义,就是用简明的文字揭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是确定某一事物的范围和界限的一种说明方法。
28、运用这种方法,既能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明确的、本质的了解,也能使人们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29、然而,因为定义一般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给人以具体详细的认识,所以在实际写作当中,人们常常将它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30、例如: 主题,是作品通过对现实生活及人物形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同时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31、它就像糖水里的糖、菜里的辣椒一样。
32、 这对“主题”的说明,在运用定义方法的同时,还运用了分解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
33、这样,给人的认识就比较具体详细了。
34、 分解,就是在说明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时,将这个事物分为若干个部分或若干个方面,逐一进行说明,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清晰认识。
35、运用这种方法,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从局部到整体。
36、从整体到局部,是说在说明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它分为若干个小单位进行说明;从局部到整体,是说经过对各个小单位的说明,最后达到对事物整体的清晰认识。
37、例如: 游记,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客观描写,即对游览的山水名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与这些自然景物相关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的描写;另一个是主观描写,即在进行客观描写的同时,还要写出面对这些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
38、 比较,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达到说明事物特性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事物的差异来说明问题。
39、这是一种很有说服力的说明方法。
40、它便于从本质上说明事物的特性,使说明更加清晰。
41、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正比还是反比,相比的事物都应该有某些相同或类似之处,而且还应该为人们所熟知,这样才容易让人理解。
42、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还会越比越糊涂,使人无法理解。
43、下面这段对“千手千眼佛”的说明,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普宁寺的千手千眼佛,身高22米,有6层楼房那么高。
44、他的腰也很粗,腰围差不多跟一间普通居民住房的周长那么长。
45、 在写作实践当中,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往往是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46、同学们掌握了这里介绍的四种主要方法之后,还应当多读些范文,分析人家的说明方法,吸取更多的营养。
47、 结合范文看说明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但现代有许多优秀篇章,古代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文章。
48、下面,我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习一篇古人的文章。
49、 这是唐代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50、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这几句话的大意是:永州这个地方,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底色,白色的斑点。
51、这种蛇的毒很大,触着草木,草木就都要死掉。
52、咬人,谁也没法子抵御它。
53、然而把它杀死晾干,可以做药,能治风病;挛踠,瘘、恶疮,去死肉,杀三虫…… 这篇文章,先写一个捕蛇人为生活所迫,每年冒死捉蛇,接着又写出他冒死来捉蛇的原因,即为了躲避比这更可怕的赋税,从而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广大劳苦人民的残酷剥削。
54、开头对“异蛇”的几句说明文字,在全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写出蛇的毒很大,捕蛇的人苦难生活就更加令人悲痛;写出蛇可以治很多病,就为捕蛇人所以能躲避赋税而以捕蛇为生提供了可能,同时也表现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及统治阶级对他们的残酷剥削。
55、这几句说明性的文字,为文章内容的发展及主题的表现,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6、 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说明文写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
57、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
58、就像写记叙文跑题一样,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
59、 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
60、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
61、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62、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
63、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64、 这段短文,对说明对象的特性就把握得不准确。
65、文中既对“桥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也对“桥的建设者”进行了说明,使人不知道究竟要说明哪一个。
66、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无疑是要对“桥的形态”进行说明。
67、既然这样,那他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形态”的不同侧面来写,而不应该写与“形态”无关的东西,将“桥的建设者”也搅和进来。
68、 下面,是经过小作者修改的文章,我们看看他是怎样修改的: 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
69、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
70、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71、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蓝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 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72、 小作者舍弃了一个方面,将笔墨集中到一点上,这样给读者的认识就清晰多了。
73、 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74、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75、 我们也来看一个例子: 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76、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
77、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78、 这是对构思过程的形象说法“搭架子”进行的说明。
79、从小作者对“搭架子”所下的定义来看,他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
80、可接下来的说明,却将“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混在一起说,就显得有些模糊、混乱了,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
81、 既然“搭架子”是对“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两方面的思考,那么在说明的时候,就应该用分解的方法将两方面的问题分开来讲,将一个讲清楚再讲另一个。
82、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分明。
83、而且也便于集中精力把问题讲清楚。
84、 下面,我们看一看按照这个思路修改后的文章: 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85、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
86、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
87、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